亮相篮球国际足联世界杯中国队首场比赛的12名丹寨球童并没有“大来头”,他们只是一群在大山里热爱篮球、渴望走向世界的少年。对他们来说,圆梦之旅,几多艰辛,热爱背后,洒满汗水。
少年强,则中国强。万达对体育的热爱,就体现在对孩子们的激励上。过去一年多以来,万达运用顶级赞助商权益,将几千名中国少年送上国际顶级赛事,从俄罗斯男子足球国际足联世界杯到法国女子足球国际足联世界杯,从全球一流青训基地到男子篮球国际足联世界杯入场球童。
亮相篮球国际足联世界杯中国队首场比赛的12名丹寨球童并没有“大来头”,他们只是一群在大山里热爱篮球、渴望走向世界的少年。对他们来说,圆梦之旅,几多艰辛,热爱背后,洒满汗水。其实,不仅是丹寨孩子,每一个篮球少年、足球少年,为了圆梦,都需要一样的拼搏刻苦。这也是万达不遗余力地去激励和扶持中国青少年运动的原因。
万达和国际篮联再度签下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未来3届篮球国际足联世界杯,万达仍然有选拔小冠军球童的权益,更多中国少年能有机会追梦、圆梦,把冠军作为目标,用拼搏铸就荣誉。
白应莲:北京一定很大很美丽
白应莲今年12岁,来自群山环绕的贵州丹寨县,她是12个丹寨小冠军球童里唯一的女孩子。
篮球是白应莲的最爱,每天上学放学,她都要抱着篮球。这个朴素的小姑娘,在黔东南篮球联赛获得了第一名,在贵州小学生联赛获得第二名。
白应莲来自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家里共5口人,她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这次来北京是她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远门。在她的想象中,“北京一定很大、很美丽”。
8月31日晚,五棵松体育馆迎来入场仪式,国歌响起,她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因为篮球,这个大山里的小姑娘来到了“很大很美丽”的北京,站上了国际舞台。
王阳:卧室里和弟弟PK篮球
10岁的王阳从出生起就跟父母居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由于父亲王兴奎热爱篮球,王阳从四五岁起就喜欢上了打球,在父亲的引导和帮助下,他的球技不断精进。王兴奎说,教孩子们打篮球是希翼从小培养他们的拼搏精神,希翼他们无论身处贫穷或富贵,都能时刻依靠拼搏精神不断进步。
条件艰苦,但挡不住王阳对篮球的热爱,“我家卧室墙上安了一个篮筐,平时我和弟弟每天PK单挑”。
王阳今年参加了中国小篮球联赛,获得了州级和省级第一名,并打入在成都的西南大区决赛。通过比赛,王阳第一次走出贵州的大山,并萌生了去看更远世界的梦想。8月底,王阳和11位小伙伴走出大山,来到北京,登上篮球国际足联世界杯的赛场,还参观了天安门和故宫,踏上了走向更远世界的第一站。
刘永昊:3岁就打球的“老将”
刘永昊今年12岁,刚上初一。从3岁就开始接触篮球的他,如今已经是一个球龄9年的“老将”。
刘永昊说:“打篮球是我的梦想,每次投进球我心里都有满满的成就感。”因为热爱篮球,他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还组成了篮球“小虎队”。
出发前,爸爸叮嘱刘永昊:“孩子,要好好表现,给爸爸圆梦,为丹寨争光。”8月31日晚,当刘永昊作为小球童与中国男子篮球一同亮相篮球国际足联世界杯赛场时,他的父母在2000多公里外的贵州丹寨县城,守候在电视机前激动地望着屏幕,不舍得错过任何一个镜头。
刘永昊的母亲杨秀梅在丹寨县城一所小学教书。儿子参加小球童的选拔活动以来,她才逐步意识到体育赛事给山区孩子带来的正能量。“大家学校有学生超过1000人,其中不少是留守儿童。”她说,“体育赛事的不断普及和扩大正在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让他们变得更加乐观拼搏,昂扬向上。”
陈云龙:常怀感恩心的留守儿童
13岁的陈云龙也获得了前往北京的机会。因为父母多年来一直在省外打工,他与哥哥、弟弟平时就跟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
陈云龙明白,能去北京,除了凭借自己三四年来坚持打球和练武所付出的汗水,更重要的是国家和社会对家乡的持续关怀及帮扶。他说:“老师告诉大家要学会感恩,我以后要更加刻苦锻炼,努力学习,长大了更好地报效国家。”
刘永昊作为丹寨小冠军球童代表发言
大家通过这个直播画面记住了白应莲的脸庞
王阳(左一)和小伙伴入场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