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非遗文创节在贵州丹寨揭晓评选结果,锦鸡奖、特别奖等奖项各有归属。这些非遗文创节的获奖作品还登上了央视《资讯直播间》。报道表示,文创节为非遗传承人们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是“非遗+脱贫”大模式上的创新。
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数百件非遗文创产品参加了“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非遗文创专题评选”。8月24日,首届中国非遗文创节在贵州丹寨揭晓评选结果,“妈妈制造”“用手艺点亮回家之路”等10个作品喜提金奖。
来自苗乡的“瑙壁哩魶”花鸟鱼虫丝巾因为出色地融合了非遗文创和精准扶贫两大元素,而被授予本届文创节“锦鸡奖”。代表着中国非遗工艺最高水准、来自百年老字号荣宝斋的“木版水印”被评为特别奖。
这些获奖作品登上了央视《资讯直播间》。报道表示,文创节为非遗传承人们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是“非遗+脱贫”大模式上的创新。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非遗文创专题评选”颁奖典礼8月24日上午举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王乃坤、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甄砚、贵州省慈善总会会长陈敏、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肖广瑞等主办和承办单位负责人到场为获奖者颁奖。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非遗文创专题评选”是中国公益领域第一个以非物质学问遗产为主题的大型全国性评选表彰活动,评选旨在挖掘、梳理和扶持中国优秀的非遗公益项目和文创产品。这一评选依托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采取公众投票、专业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作为首届中国非遗文创节最具影响力的活动单元,该项评选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385个优秀非遗公益项目和文创产品报名。经过初步审核,共有80个非遗公益项目、169件非遗文创产品进入复赛。
最后,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清华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学问遗产保护中心等权威机构的20位专家组成评审团,评定了最终获奖的项目和产品。
作为本次评选的后续环节,主办方将选择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非遗慈善公益项目和非遗文创产品,对他们进行资助和培育,传播先进的项目运营模式和理念,推动跨界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事业。
获奖项目除得到公益资金扶持以外,还将获得一对一的专业引导和社会资源对接,以及知名文创项目、公益机构参访和线上线下专业培训的机会。
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素有“云上丹寨·康养福地”的美称,也是苗、侗等少数民族聚集区,非物质学问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全县范围内纳入非遗名录的项目多达145项,其中国家级非遗7项、贵州省级非遗21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非遗之乡。
近年来,贵州依托丰富的非物质学问遗产资源,探索出一条以非遗项目生产性经营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首届中国非遗文创节、非遗文创评选等系列活动将为“非遗扶贫”探索出更多有效路径,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务无缝对接,打造成贫困户增收的一种新的扶贫模式。
获奖作品展示
获奖作品展示
获奖作品展示
来自苗乡的“瑙壁哩魶”,采用蜡染工艺
红云花馍“龙凤枣山”
扎染围巾
“鱼跃龙门”女士手提包
少数民族绢人人偶
云南手工火草围巾
2019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
非遗文创专题评选获奖名单
一、组委会“锦鸡奖”:“瑙壁哩魶”花鸟鱼虫丝巾
二、特别奖:荣宝斋“木版水印”
三、金奖
1. 非遗公益项目:
(1)妈妈制造
(2)《多彩贵州风》
——《锦秀丹寨》产业就业扶贫项目
(3)回乡创办书院,助力非遗扶贫
(4)手工艺者集善之家,新柴窑新红颜之霁红
(5)用手艺点亮回家之路
2. 非遗文创产品:
(1)少数民族绢人人偶
(2)非遗生活“鱼跃龙门”女士手提包
(3)云南手工火草围巾
(4)扎染围巾
(5)红云花馍“龙凤枣山”
四、银奖
1. 非遗公益项目:
(1)“1+N”非遗社区教育体系
(2)国春银饰非遗扶贫工坊
(3)湖湘新匠人计划
(4)Idea+ 设计——侗族民艺青年成长支撑计划
(5)母亲的艺术——巧手文创
(6)新起点苗绣产品加工合作社
(7)顾惜行动
(8)乡村艺术扶持计划
(9)妈妈制造重庆荣昌夏布合作社
(10)“汉工坊”残障妇女传统香包手工艺就业项目
2. 非遗文创产品:
(1)“花瑶花”美育教辅系列产品
——《挑花动物园》儿童益智拼装木偶
(2)阿细跳月音乐盒
(3)《刺绣遇上丝绸》系列产品
(4)宽厚禮国潮系列
(5)侗族鼓楼榫卯模型
(6)蓝山手织布
(7)2019 年《醒·意》醒狮月历文创礼盒
(8)二十四节气智能计时系统
(9)“中国喜事”张新发非遗文创喜事系列
少数民族绢人人偶 云南手工火草围巾 (10)印艺经传——德格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