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从外部观察万达,我看到的是一个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这一个个数字像是一个庞大的力量吸引着我。而入职万达后,我才更真实地体会到,万达真正强大的不是那些具象的数字,而是这个团队的能量和信念,指引着所有人永远在突破不可能。
姓名:师婵
毕业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就职企业及职位:成都城市企业策划副经理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商业地产服务代理工作,那时候对接的所有项目里,对万达印象极为深刻——实行力强、能打,这都是我很向往的工作状态。那会儿我就有股执念:有一天一定要去万达。
初露锋芒,全靠一股死磕劲儿
去万达的梦想一直都在,但好像又很难实现。直到2015年2月5日,我抓住了机会。当天,成都地产圈有个大资讯,万达拍得了青羊区三环附近的商业用地。之后我立即在网上刷招聘信息,看到这个项目招人,随即投了简历。
这是个公认的“网红地块”,几乎是主城区最后一个适合做商业产品的项目,体量又大,超过30万平方米。这么个“明星项目”一定有“各路神仙”竞聘,所以我惴惴不安。好在投简历后的第二天上午,我就接到了下午的面试通知,三轮面试过后,当场被通知,“明天来上班”。
从入职到项目开盘只有3个月时间,大家迅速进入“停休”状态,我又处于“一直向往的品牌把我收入麾下”的亢奋中,那段过程又疯狂又痛苦。
记得第一次领导让我筹备周末品牌馆开放日活动,只是简单提出“尽量增加些人气,最好少花点钱”。按照一般做法,当天会搞些暖场表演,再准备些冷饮、水果吸引客户。但我一心想着把领导简单的指令做到极致。
大家的品牌馆位于一个小商场旁边,于是,我把商场里所有商户挨个儿沟通了一遍。比如,请甜品、饮品、文具店帮大家提供一些茶歇、礼品,大家帮品牌展示和客户导流。当时商场里有个珠宝品牌邀请模特走秀展示,我说:“你们在里面展示没有影响力,不如周末去大家的品牌馆走秀,外场流量大地方宽敞。”对方特别激动,当天还多准备了几套服装和珠宝展示。
那个时候,“商家联动”的思路还没被提出过,我就靠“扫街沟通”搞来了免费的礼品、餐饮和表演,也活络了周边所有品牌方。企业给这种活动的预算标准是每周不超过4万,而我入职的第一个月活动费用只花了7万多。
这件事之后,同事和领导觉得我“脑子挺灵活又善于沟通”,就安排了更多需要对外合作、整合资源的任务给我。之后,包括宝马、滴滴,甚至保密单位的合作,都是我靠着一股子“死磕劲儿”谈下来的。
全年无休,我在售楼处支床睡
入职第一年,我几乎没有休息过,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9点准时上班。因为项目离家远,我就在售楼处支了个行军床,早上来得早的同事经常看到我在洗手池刷牙洗脸扎头发。
事实上,商铺作为纯投资项目,相比住宅没有刚性需求,相比股票、基金、黄金等其他投资品,成本高回报周期长。所以,这种项目活动最关键的点是营造氛围,吸引更多的精准客户。
那一年大家做了大概50多场活动,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做大型演唱会。当时临近项目首开只有3周时间,大家希翼能有个特别盛大的亮相。想来想去,只有明星演唱会才有这种宣传力度。但这要突破一个“史无前例”——一家开发商在成都中心区域举办外场商演。
我负责这场活动统筹,首先要获得消防、公安、区政府等各级部门的审批。当时,我列了一个非常精准的实行时间表,甚至具体到哪个时间点给谁打电话、哪个时间点需要得到反馈都记录在案。从前宣、炒作、派票、领取兑换券、兑票、地推、巡游、舞台设计、灯光、音响、现场搭建、座位排布、安保设置、礼品、安全、报批、节目审定、邀约、说辞、主持稿、宣传片等等,每一个细节的深入实行都要落实到表中。
那场亮相空前火爆。大家预计来访1万人左右,实际到场4.5万人。通往青羊万达的主干道几乎交通瘫痪,临时硬化的12000平方米大广场上,工地的土堆、灯杆、树上都挤满了人。企业上下协助100多位民警维持现场秩序。
这次火爆的“成功”让我直到现在都隐隐后怕,“无论如何,安全都要作为活动现场的第一要素”。
这场演唱会成功造势后,商铺首开销售260套,实现5.8亿销售额,市场前所未有,同行也都很震惊。青羊项目成为当年全企业的指标贡献型项目,我甚至有种步入“人生巅峰”的感觉。
突破自我,重压之下实现商铺大卖
随着入职时间的增长,我觉得自己似乎蜕变了。不光是因为看得见的成绩,更有活动实行的逻辑感和经验。在极高强度的训练下,有些思维和反应,就像是一种条件反射。
2017年,我被调到郫都区的蜀都项目做策划经理。郫都区位于成都郊县,当地住宅卖得不错,但商铺销量奇差。当时大家的项目位于一个小河边,没有商业氛围烘托,同时作为定位偏高端的投资商品,项目售价在当地是最高的。而大家当时的指标是开盘完成1.4亿销售额,从领导层到策划、销售部门压力都很大。
作为策划部门,我需要解决如何包装产品的问题——突出产品附加值,同时吸引精准客户。于是,我最先走访了其他商铺,调研当地客户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吸引有意向的客源。其次,我新设计了一个外摆,包括围挡、展牌、木地板、遮阳棚等等,准备送给所有客户。
做外摆会占用一部分市政道路,需要获得当地政府部门的审批。审批过程经历了几个来回,每次被驳回,我都按照要求重新修改,再报批。直到得到许可。最后,大家的外摆设计成了当地街区的一个特色景区,形成了政府、客户、万达的共赢局面。
大家的项目位置与主干道相隔一个工棚,导致人流稀少。于是我跟工程部沟通希翼工人们换一个区域住宿,把这个区域腾出来,重新铺了道路,安装了路灯,周边墙体做了手绘艺术涂鸦,每天晚上还搞舞台表演。渐渐地,人流大了起来。很多人知道“这里有了一排崭新的铺子”。
大家光是路过还不够,区域没有公园和游乐设施,无法形成“人气”,商铺客户还是会觉得这里“冷冷清清”。
于是,我提出在空地修建篮球场,增加市民活动配套。审批通过后,大家在商铺前方建立了运动主题的“YOUNG 街区”。时不时地,大家会在这个街区搞美食节,也会邀请周边大学生搞篮球赛。
经过50天的筹备,人气被不断烘托起来。开盘当天,蜀都项目售出60套楼盘,远远超过前期的集团指标30套。
我观察到,项目中每个人都在各自条线中顽强突破。开盘当天,销售部同事一直憋着一股劲儿,“必须突破自己,突破60”。当大家谈完第60个客户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
过去从外部观察万达,我看到的是一个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这一个个数字像是一个庞大的力量吸引着我。而入职万达后,我才更真实地体会到,万达真正强大的不是那些具象的数字,而是这个团队的能量和信念,指引着所有人永远在突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