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高速发达,便捷的交通和电信的进步缩短了世界的距离,计算机、手机取代了报刊、广播、电视,大家盯着电脑,捧着手机,上班、吃饭、堵在路上或者行在路上,时时保持着自己online,接收最新的咨询,也许是今日股市上的一个跳点,也许是某国家领导人最新动向,也许只是晚餐朋友的一个约会。
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日趋重要,更多企业品牌宣传、商业广告出现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地产类广告,因其产品及价格特性,受众群体相对较窄,且受到的抗性也相对较大,那么,新媒体时代,地产类广告如何借势新媒体传播?
“出位”。
新媒体时代,能让更多的受众看到你,就是成功。
为什么要“搏”?
因为让别人去看到你,很难。
网络上信息成千上万,数以万计。如何在众多琐碎的信息中,在受众有限的时间里,脱颖而出,是新媒体微信营销的首要课题。
有别于品牌学问传播的幽默诙谐,和快销品的频繁活动促销,地产广告相对单一的产品和过高的总价与网络上相对年轻的多数受众,似乎都决定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适合地产广告的传播,但是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泛性都决定了地产传播不可能放过这样一个媒体渠道。
如何传播?单纯的产品信息,如软文般枯燥,就会失去在微信中传播的意义。纯粹的网络信息,传播不成问题,但是于项目来说又是没有意义的。地产的微信营销,需要产品与网络热点、时事、节假日等题材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其次,必须要能与受众有效沟通互动,情感共鸣、引发争议或者定制类游戏都是很好的选择。再次,注重网络传播的特性,把握三大原则:原创性、夸张性和敏感性。原创是传播力的生命力所在,适当放大、夸张以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敏锐地感知网络的最新风向,以达到传播的最大深度及广度。最后,最最重要的关键,是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网络传播速度快,热度消退得也快,如不善加利用,网络上微信的传播也就只是昙花一现,对于项目的营销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只有线上传播和线下导客实现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为项目带来人气,最终促进销售。
武汉中央学问区微信的传播正是在上述基础上,不断探索,经过一年的运营,目前小有成果。武汉中央学问区项目公众微信号粉丝量达到十万余人,而在一年之前粉丝量仅432人,一年增粉十万人。目前每篇微信的平均浏览量在1000次左右,这在同类地产广告类微信稿的传播中,还算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成绩。
以下是武汉中央学问区项目微信传播中的一些案例分享:
【集团品牌类】
让人惊叹的万达10大建筑!
借势万达集团万达城品牌,以无锡万达城展示中心——“紫砂壶”开放为切入点,盘点武汉中央学问区项目“金编钟”(影片主题乐园)、“红灯笼”(汉秀)、“钻石”(万达瑞华酒店)??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建筑,吸引业内人士和全国性粉丝的关注,通过震撼的美图传播,带动品牌效应。(图文页阅读人数26911,转发+收藏人数2090)
【活动互动类】
武汉中央学问区首届微信粉丝节系列推广
首届微信狂欢节,首次将线上线下活动完美结合,线上召集粉丝,引流至线下体感互动游戏,设置抽奖等吸引粉丝积极响应,实现迅速增粉及品牌传播的最佳效果。(图文页阅读人数796,转发+收藏人数48)
1.体感游戏:万达“飞机大战”。
游戏环节植入项目软性宣传,如LOGO等。有利于参与者形成产品记忆,结合产品元素软性推广项目。
2.二维码游戏:扫一扫、摇一摇。
扫二维码,获取礼品,有效增粉。
【活动互动类】
中秋节月饼定制微信推广
微信活动与传统节日的完美嫁接,“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过情感的共鸣引发受众的互动,通过月饼定制微应用,定制各种符合个人喜好的月饼赠送亲友,获得分享或赠送的亲友可填写个人信息,到访案场,获取中秋礼品,同时也可以继续制作月饼分享影响更多人群,达到宣传的最大效果。微信炒作(图文页阅读人数1084,转发+收藏人数38)
【网络热点类】
舌尖上的汉街
借势《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引起人们对风味美食的向往及对家乡、儿时味道的怀念。与项目结合,细数汉街上的热门餐饮,对项目进行侧面宣传推广,增强微信稿的阅读性,提升项目整体曝光率。(图文页阅读人数5740,转发+收藏人数506)
千变万化的网络营销时代,新媒体传播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它的威力和价值。而大家才刚刚在路上,希翼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共同借鉴,不断前进。
【项目产品类】
万达,唯一“小”在哪儿?(万达SOHO公馆系列推广)
武汉中央学问区项目首次推出低总价小户型产品万达SOHO公馆之际,采用微信+病毒视频+微活动叠加的形式,以国际万达的“大”和武汉万达SOHO公馆的“小”,形成强势对比,并结合创意视频加深受众品牌产品印记。万达这艘大航母,唯一的“小”是小小的武汉万达SOHO公馆就能撬动武汉中央学问区500亿的配套,展现住宅产品强大的“背景”优势和雄厚实力。(图文页阅读人数3297,转发+收藏人数201,参与微信活动187人+病毒视频曝光率150万次)